徽州三雕是古徽州(一府六縣)木雕、磚雕、石雕的統稱,盛行于明清時期。皖南隨處可見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橋梁、古墓等建筑上,無不鑲嵌著精美的三雕珍品,最常見的有漏窗、梁枋、斗拱、雀替、云板、梁馱、隔扇、欄桿、門罩、牌坊、石獅、石馬以及工藝擺件、民俗用品、家具雜件等等,穿越歷史的煙云,更顯示出藝術的魅力。
徽州三雕(木雕、磚雕、石雕)藝術善于處理原材料本色,既能巧妙地溶化在建筑物整體之中,又能獨立一格,相映成趣?;罩萑?,清新淡雅,磚雕制作材料為特制的水墨青磚,用各種刀具在磚胚上雕刻后,入窯燒制;石雕選用的是當地的青石、粗麻石、大理石等,主要用于墻基、柱礎等部位;其木雕藝術更為古色古香,用材講究、布局合理、立意高遠、構思精妙,精雕細琢;追求山水風貌與建筑氣韻的和諧,注重形式美與裝飾性的有機統一;雕刻技法獨到,平板線刻、凹刻、凸刻、淺浮雕、深浮雕、透雕、鏤空雕、半圓雕、圓雕等不一而足,最常見的是多層雕琢,有的竟達七八層,甚至更多,作品層次更加突出和立體效果最為明顯,這種雕刻技法其它木雕藝術是很少用的。
美輪美奐、雕刻精湛的徽州三雕,具有較高的教化功能,三雕作品內容多為引導人們從善向美、提升道德境界,提高人品修養的民間故事、歷史人物、神話傳說、詩詞佳句等,教育意義深遠。
2013年12月入選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胡善云:男,績溪縣上莊鎮旺川村人,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