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我市社會救助工作規范化水平,防止“人情?!薄瓣P系?!薄板e?!薄奥┍!钡冗`規行為的發生,防范和治理社會救助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我市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對象動態管理,確保各項救助政策落實到位,切實維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
完善社會救助對象動態管理月報告制度。村(社區)每月組織專門人員對在冊社會救助對象巡查走訪,廣泛宣傳有關法規政策,詳細了解家庭成員健康狀況、就業狀況、經濟收入以及子女就學等情況后報告鄉鎮(街道),鄉鎮(街道)依據有關法規政策規定及時辦理,對因疫情、務工等原因,救助對象不在戶籍地居住的,要通過微信視頻、電話聯系等方式與當事人取得聯系,確保巡查走訪不流于形式。
完善社會救助對象主動發現機制。鄉鎮(街道)統籌做好本區域困難群眾主動發現工作,村(社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定期巡查、及時發現、主動報告鄉鎮(街道)。積極推廣“皖事通 APP”“皖救一點通”便民服務應用中的“我要預警”欄目報送群眾遇困信息。鄉鎮(街道)接到報告后及時組織核查,按救助程序進行辦理,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救助。
完善社會救助對象定期核查制度。鄉鎮(街道)對救助家庭開展定期核查,并通過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和家境調查,綜合調查救助對象的家庭成員信息、家庭收入、家庭財產信息、贍撫養人員信息等,對不再符合條件的及時停發救助金,并書面告知救助對象(寫明理由);家庭經濟狀況發生變化的,要依據政策及時調整保障類型和救助金檔次,做到保障對象有進有出、補助水平有升有降。
完善特困供養人員照料服務制度。加強特困人員生活自理能力評估機制,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特困人員生活自理能力認定類別。鼓勵引導高齡及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實行集中供養。組織簽訂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委托照料服務協議,確保全員覆蓋、不漏一人。持續實施政府購買特困人員住院護理保險工作,加大護理保險實施范圍和理賠程序的政策宣傳力度,做好特困供養人員住院后的護理服務的有效銜接,切實解決特困供養人員住院無人照護問題。
完善社會救助對象臺賬檔案管理制度。分類建立轄區在冊社會救助對象管理臺賬,指定專人按月即時更新,確保對象管理臺賬與社會救助大數據信息系統和工作報表數據完全一致;對低保、特困、臨時救助對象實行“一人一檔案”管理,規范整理、專柜存放,積極推進社會救助檔案數字化。開展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檔案質量評查,對審核確認檔案進行細致“體檢”,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確保社會救助審核確認各環節工作規范運行。
完善社會救助部門信息比對機制。加強與鄉村振興、人社、衛健、醫保、殘聯、公安等部門信息比對機制,實行一月一比對,對產生的預警信息逐一摸排核實,將符合救助條件的及時納入保障范圍,不(再)符合條件的及時予以清退。重點比對核實死亡對象信息是否做到即時掌握,及時作出停發救助金的決定;對未納入兜底保障范圍易致貧返貧人口,醫療自付費用過大的對象,以及因疫因災影響困難群眾進行比對核查,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保障范圍。
完善社會救助信息公示公開制度。全面落實社會救助對象信息縣、鄉、村三級公示公開制度,堅持低保對象長期末端公示。村(社區)的公示內容要具體到戶主姓名、保障人數、保障類別、保障金額等項目,范圍要具體到個人或家庭。推動有條件的村(居)實行長期末端公示下沉至村(居)民小組,使低保等社會救助制度在陽光下運行。(孫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